1.关于勘察
本次定向采用轿车+徒步、摩托车、自行车、徒步等多种模式现场勘查,最后发现采用小轮自行车效率最高;
给下届组委建议:1可招若干勘察义工协助.;2全程采用小轮自行车勘察;3现场有意向点标随看随喷。
2. 关于报名
本届组委采用表格+邮箱报名,已较往年降低不少工作量;
给下届组委建议:1采用亚豪开发的软件.;2采用淘宝或银行转账收费;3制卡收费也提前转账收费;4队伍已提交完整表格和到款才算报名成功;5抽签由组委代抽。
3. 关于会议时间
今年较往年提早一天召开队长会议,但后期部分对补报等原因拖延造成后期表格设计紧张;
给下届组委建议:1取消队长会议;2报名交费日期截止到比赛前一周周五;3前一周末召开义工会议。
4. 关于发车组织
今年采用提早发车,过时不候提示;
给下届组委建议:1提早发布发车顺序,完善发车图表,2提早发车,过时不候,3采用所有队伍同时出发,方便管理;3.回程车有两点考虑a采用坐满一辆车就发车,b跟发车公司协商好组织顺序,组织两名义工采用单向流水关口等级队伍回程;
5. 现场组织
本届采用“单向流水线作业”原则设计出发及收队;
给下届组委建议:1在节点收发指卡环节可增加人手,2可以增加非参赛义工数量,3保留现场集体拍照,4保持图纸顺序随机发放;
6. 关于组委与义工
给下届组委建议:组委是对整个赛事策划、组织、执行;勘察、制图、制定规程、裁决等核心事物的执行,应分解能分解的任务,承担义工不能或难执行的任务;
义工可分发车组、物资筹备组、外联组、踏勘测试组、现场组、网络组等;分别选出组长专项负责降低组委工作强度,例如组委提交队伍名单给发车组,定最终发车时间;其它的发车表、车辆联系、车长确认、物资准备、表格设计等全部由发车组自行设计组织等。
7. 关于队伍规模
本届原计划组织132支队伍的规模,后续根据队伍报名情况追加点标、线路图、提早集合时间、优化出发方案等措施扩增200支队伍规模,但仍然会出现线路趋同、后发优势等现象,从组织及队伍体验角度来讲保持120支左右队伍规模会比较合理。
8. 关于制图
本次制图采用GIS而非传统的定向制作软件OCAD,主要考虑各种数据的兼容性、点标数据库化、制图效果等因素。同时采用简化图例,地块图斑设置,建议下届组委及队员抓紧收集相关卫片、地形图、数据库等数据;
9. 关于点标与线路设计
本次共使用点标183个点标,采用数据库分析及区域排点,共设计10条线路;
给下届组委建议:1.超过100点标要注意明显字母编号;2.线路组合多化可以采用数据库化已平衡各线路差异;3.起始点可分各方向出发分散队伍;
10. 关于场地选择
给下届组委建议:1.各类地形组合尽量丰富;2.地形尽量以低山、丘陵、林地为主;3.场地基础数据收集应充分考虑;
11. 本界不足之处
1.山地地形偏少;2.82、H5制图有纰漏;3.收队还不够理想;4.队伍规模偏大些;5.队伍自学环境提供不足
[该帖子被编辑过3次,野草于2012-12-02 22:37:35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