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坛首页 -〉海阔天空 -〉原创天地
  人气:18866 | 参与:25 刷新|返回|】 
 标题:萃萃读书:)[只看楼主固顶 热帖  



大洱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此书与米兰.昆德拉的《慢》有精神上的契合。
萃萃读得好。

——
无门慧开,清凉自在。
——
  发帖时间:2010/4/8 10:06:32 · 62楼  返回 | |  



萃萃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我们台湾这些年。咱们台湾这些年。

http://www.059183.cn/bbs2/img/1004/9456_s4036921.jpg

廖信忠,台湾70后。
《我们台湾这些年》从他出生的1977年写起,写到2008年到上海工作,完全以个人视角,有选取地细述30多年来发生在台湾的大事小情。
小人物视角是此书的最大特色。廖同学又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台湾男在表述上绘声绘色的特点,写出了每有大事发生时,个人身处其中那种既强烈又纯粹的感受。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此书,我可能会这么说:一本小人物充满个人感情的口述历史。
我是在别人店里读这本书的,前后历时月余,由于每次来看书时的心境不同,关注点也不一样:翻看以前的摘抄,发现自己最开始是通过了解三十多年来的台湾,反观现在的大陆;读到中间部分就不太专注文字了,把精力放在研究作者的写作视角上;到最后居然变成一看到具体事件就联想起自己在那时那刻的状况。毕竟,我以前工作的单位是专门以对台宣传为己任的广播电台,许多重要时刻,很难不身处其中。
台湾二三十年前的经济层面,颇像现在的大陆;至于政治层面嘛——台湾1986年开了党禁(民进党也是那年成立的),台湾的民主“宪政”之门早在二十多年前已经开启——大陆无法与其比较。所以,如果说过去的台湾像今日之大陆,也只能指经济层面。
选几段出来,各位看像不像现在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九亿农民问题”、“群体性事件”、和“房价与普通老百姓无关”。
“1988年520事件节选”:“1988年4月,台湾当局与美国谈判美国进口农产品问题牵涉到进口大宗谷物。这不但影响台湾本地稻米的产销,更剥夺农民兼种杂粮的收益。时代像是进步、全球化了,但农业又成为对外贸易的筹码,农民利益又再度被牺牲。
每隔四年的5月20日,是台湾当局领导人就职的日子。但当年因为这进口农产品的问题,南部农民北上抗议,向甫上任的农经博士李登辉请命。本来是单纯的抗议事件,结果没想到大暴走,变成台湾史上最大的警民大混战。”
“1989年‘无壳蜗牛’夜宿忠孝东路”节选:“有别于那阵子杀气腾腾的抗议活动,这场‘无壳蜗牛’夜宿忠孝东路是非常软性且带着一点儿幽默及讽刺气氛的。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的房价开始狂飙,前一年可能还买得起房子,隔一年可能只买得起厕所了,财团及炒家疯狂炒房,导致许多年轻人买不起房子,成为‘无壳蜗牛’。在这场活动之初,他们本来只是找一块地方作为抗议地点,没想到越来越多的民众自发地加入,结果整个忠孝东路都被占满,最后那一夜,几万民众夜宿在全台地价最高的忠孝东路上。大家平静地唱唱歌,看看表演,聊天,打牌,吃宵夜,打发长夜。”
“我想,住宅是基本人权的一部分,不是商品,更不应该变成玩金钱游戏的筹码,那么多人风餐露宿为的就是要争一条改革的路。不过,18年前高房价让人走上街头,18年后房价依然居高不下,18年前那些人应该房贷都付得差不多了,但这一代年轻人买房子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动不动就把台湾的状况拿来和大陆对比,这恐怕是作为读者的我在阅读中最不自觉的行为。不过,能比的也只是些社会问题,至于上街游行啊,去领导人面前表达诉求等维护个人权益的公民行动,我们是不敢轻易尝试的,一旦付诸行动,很可能会被视作“别有用心的一小撮人”或者“不明真相的群众”。
除了做比较,我很爱看廖同学写自己的当兵生活:原来台湾部队是要放春节假的,士兵被分作三批,放回家去和家人团聚,运气好排到情人节,还可以和女朋友在一起;战斗教练场上单兵和伍长的报告词一段,因为超有情景感而让人印象深刻。下次遇到台湾男,我也要以那句经典的“好,我以活力掩护你”作为告别语:)(这些好玩儿内容在P229—23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翻看)
除了台湾的大事小情,廖同学也写对大陆和大陆人的观感与印象。这让我想到自己:第一次被派去采访台湾人,别提多紧张了!当时去采访的是海峡两岸的一个中学生夏令营,台湾某中学的校长、老师和同学来了一大群,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这些人真的很古怪、很不一样——老师们都超级有礼貌,见人就鞠躬,活像日本人;至于学生们,超级放松超级能搞气氛,有同学上台唱歌,他们会集体跑上台做背景,弄波浪状、这个状那个状的,反正就是比我们这边的孩子看起来更能享受活动中的气氛。到夏令营快结束时,一个台湾男生已经成功勾搭上厦门某中学最漂亮的女生!我不禁暗气:这些个孩子们,就是没有人家有竞争力!
那也是我第一次到厦门和武夷山,居然紧张到没什么心情看风景。夏令营闭营前,台湾和大陆的学生们座谈,有个女孩说,没想到大陆也有辣妹哎。她说的辣妹就是我,我差点跳起来问:哎,我哪里像辣妹?!不过,那时的我,真的很爱穿小短裤和小背心。
后来在各种场合采访台湾人,居然每次都算顺利。某年赴厦门采访来参加98贸洽会的蒋孝严,他坐第一排的嘉宾席,我偷听到有人说蒋孝严马上就要离开,于是伏行到他座位边递名片,请他无论如何接受下采访。他很为难,想了几秒后还是答应了。果然,他离开时被一群人裹着,看到我等在门口停下来回答了事前提给他的几个问题,还特别讲了两岸包机直航的进展。那天的状况混乱到我的话筒线被直接从采访机上扯下来,如果不是他愿意配合,不用说我没办法靠近他。以我有限的经验来看,相比大陆的政府官员,台湾的相关人士要显得有责任感得多,也成熟得多。
可能是因为有了相关经历,看廖信忠这本《我们台湾这些年》,颇有亲切感。
最后,分享本书中最触动我的一段话:
“以当时蒋经国的观念来说,他认为,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富可敌国’与‘贫无立锥’如果形成两个极端,却被理解为经济真的成长了,这应是一大讽刺。所以,为了避免像许多高度开发国家那样财富集中、贫富悬殊,他认为发展不仅要财富增加,也要合理分配,这样人民才能在均富的标准下愉快又勤劳地工作,社会才能稳定。”
以上这段话里提到的“当时”是民国67年,也就是1978年。
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2010年。

——

——
  发帖时间:2010/4/8 20:09:17 · 63楼  返回 | |  



萃萃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请各位大力推荐南亚东南亚诸国人文书

网订了一些:
古印度:神秘的土地
东南亚:重新找回的历史
窥视印度(妹尾河童著)
尼泊尔(lp系列)
老挝,繁花落尽
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
东南亚(lp系列)

Lp系列这种实用指南类的只订了两本,其余都偏人文类。
其实,我还是更需要从人文书看起,先了解历史地理,文化脉络这些最基本的。
还差很多书:缅甸、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
各位走南闯北的大侠,谁看与南亚、东南亚诸国相关的好书,请不吝分享:)人文类优先推荐!
多谢。

——

——
  发帖时间:2010/4/30 11:01:14 · 64楼  返回 | |  



萃萃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靠谱子好友推荐了些南亚东南亚好书


因为我对印度大有兴趣,福州好友梅子推荐了好几本有关印度的书——梅子是传说中的瑜伽达人,一直想去印度提升瑜伽境界,所以对印度颇有研究。
她开列的书单如下:
《行走在大神中间》
《印度美术》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
《幽黯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
《菩提树下太阳雨》(梅子大力推荐了这本游记,我准备重点学习一下)

本人对印度怀有强烈好奇是因为她是一个文化上的强势国度——她曾向中国输出佛教,向周边小国输出印度教。宗教,我理解为一种哲学思想。不是所有国家都能输出哲学思想的,这一点显示了印度的优势: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曾深受印度文化之影响:云南、新疆、内蒙的少数民族以及中原汉地流传的很多民间传说源自印度(参看季羡林书),甚至,中国的图腾龙也来自印度(季羡林说的,不是我说的)。

现在作为全世界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印度也不可小觑——我身边很多人对将印度与中国比较表示不屑,那意思是他们没法和我们比,他们很多国民还住在贫民窟,基建也很差,城市看起来脏乱差。我对此有相反看法:首先印度实行了全民医保,尽管保障水平很低,但是穷人富人都一样,至少在医保上是公平的;印度也有十亿人口,是世界第二人口国家,但是他们实行了火车票实名制,不会像我们国家这样票贩子、黄牛党满天飞,说明人口对于实行实名制票务并不是障碍,实行不了应该是因为腐败而不是别的什么鬼原因;还有,印度虽然有贫民窟,穷人至少还有个住的地方,我们国家虽然表面光鲜,建设豪华,但是杭州的绿化工人住在公共厕所里,穷人在城市里没有立锥之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有如此之多的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穷人都没法活了;印度的娱乐事业也很发达,宝莱坞电影承载了输出属于印度现在某些思想的任务,不像我们国家,广电总局连个小小的《蜗居》都承受不了,连汤唯这样子的本土演员也要封杀掉……

所以,如果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印度,怎么能不珍惜这个机会呢?最近一期《南方人物周刊》也推荐了一本书:《印度来了》,貌似颇有思考,我想刚好趁旅行前功课之际买来看看,以后照着写一本《萃萃来了》:)

关于其他国家,福州美女阿米尔推荐了一本《五月的盛放》,写柬埔寨的。俺中学同学远在大连的linda推荐了《众神之河——从澜沧江到湄公河》,写湄公河沿岸的。

要说还是老朋友们靠谱子,一说推荐书,好多人都能随口列出几本,我因此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老户外俱乐部的老朋友们有文化呀,平常还都以书为伴:)

为了显示各位朋友平常除了看电视,还居然看书,请慷慨推荐些关于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好书来。

有赠送更好。
必须是您老人家自己亲自看过的哦。
车兄,请你推荐一本关于大马的!
——

——
  发帖时间:2010/4/30 11:05:30 · 65楼  返回 | |  



萃萃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常识》——看梁文道如何展现常识

http://www.059183.cn/bbs2/img/1005/6571_s3519629.jpg

《常识》,梁文道的时评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豆瓣上关于此书的争论属于完全彻底两边倒型:一种说,狗屁,根本不值三十来块;一种说,梁教父的书就是好看。
要我说,是本好书,其中传递的信息完全值三十八块。

因为我自己也写点儿类似的小稿,算是略知写字儿的难度,通常从拿到新闻到交稿只有几小时,要迅速厘清思路,确定观点,组织论据,光写得有道理不行,还得耐读好看,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触碰所谓的底线,不能说——这个国家不行了,这个国家的制度有问题,这个国家的执政党该换了……不仅如此,还要给出建言。为此,我会坐在家里的袖珍小饭桌前,望着渐渐黑暗的北城,做思索状:这事鬼在哪儿?这些个WBD到底想怎样?建言,该从哪个角度建?

此书名叫《常识》,可是,我们知道,光有常识的人写不出这样好的东西,表现常识通常需要很多很多的非常识。至于获得常识的途径,本人在此书里得到些启示:持续不断地质疑和持续不断地思考。

说来诡吊,发生在我们周遭的很多事情不讲常识:奶粉里不能下毒是常识吧?疫苗要冷藏是常识吧?人不能吃地沟油是常识吧?网友在论坛上说话不能去抓是常识吧……因种种非常识事件,我很怀疑,决定国家方向和人民命运的公仆们是否具备常识。

关于公仆们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讨论人性是没有用的,讨论制度才有建设性。对于梁文道的内心,我还是很好奇——身处非常识国度,一个具常识的知识分子多半是痛苦的。是的,梁文道住在香港,他的痛苦程度比大陆很多人低些吗?还是与大陆人民感同身受?抑或因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责任感而愈加深重?

他内心的那一部分,我们很难知道。通过此书浮现出的梁文道,还是在持续地、抽丝剥茧地,讲解常识。

书里的一些文章发在《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还有一些发表在香港纸媒上,少部分上了网站,比如未有阉掉的牛博网和其它网站,原本有删减的也还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书的装帧设计值得提一句:白皮黑字,翻开就是干货。

对于不具备常识的人来说,读此书可了解常识;对已经有常识储备的人来说,读此书可了解如何展现常识。若有人展现得更加好,请一定想方设法展现给更多人看。

中国不仅需要常识,更需要千千万万有常识的公民。
——

——
  发帖时间:2010/5/4 9:09:24 · 66楼  返回 | |  



萃萃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百年大学演讲录》——养分丰沛的精英思考

http://www.059183.cn/bbs2/img/1005/9020_3.jpg

《百年大学演讲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收录了1900到2000年左右19位著名学者在中国大学的演讲。有牟宗三、冯友兰、沈从文、鲁迅、梁启超、严复、林语堂、蔡元培、李大钊、胡适、朱自清、余英时、李亦园、龙应台、王邦雄、李家同、金耀基,还有两个据说对近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外国人:杜威和罗素。

这本书我是从后往前翻,先看接近2000年的,因其所传递信息更具时效性,行文也更通俗。越往前看越困难点儿,到最后剩下两篇超长超凹的,一直看不完:杜威的《教育哲学》和罗素的《社会结构学》,光这两篇就能单独订出两本不薄的书。

到后来,我都自卑了:怎么别人都能看得懂我看不懂呢,是不是翻译得有问题啊?较劲较不下去时,就看点儿别的:看了《常识》、《达芬奇密码》、《牛棚杂记》,外加《户外》和《南方人物周刊》,最后还是搞不过罗大爷和杜大爷。
算了,俩大爷,你们狠,等我再练练。

其余17篇看罢,自觉很受益。有几篇,解疑释惑尤其好。

余英时(钱穆弟子)《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我们究竟要做个怎样的“个人”。
李亦园(人类学家)《知识分子、通识教育和人类前途》——怎样用更宽阔的视野来了解自己的责任。
龙应台《在迷宫中仰望星斗》——政治人为什么要学文,学史,学哲。
林语堂《希特勒与魏忠贤》——写字者的操守。
李家同(前台湾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大学理想之实践》——大学教育不在培养专业人才,在于培养有宏观、有人文素养而又关怀社会的精英分子。  

有两篇,让我想当个真正的中国人。  
  
一篇是牟宗三(中国新儒家代表人物)的《中国哲学的传统》。
大概其地捋了一遍从孔子时代到清以前中国的哲学思想。按牟大爷的说法,现代的中国人绝大部分不是中国人,因为文化脉络已断,中国人的内核不见了,只剩外壳(内核既学问思想,外壳是风俗习惯),国人既丧失了学问传统,自然头脑中无有义理和思想,不会运用思想的情况下,就以直接反应来应付问题,你动一下,我反动一下。牟大爷说,这样的生命基本上是动物性的,动物不需要idea。
达成现今局面,满清王朝为此也做了贡献: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原有的传统体制被破坏了,皇帝认为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是坏习气,于是知识分子沦为清客,搞搞考据、修辞,陪陪王公大人。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理想丧失之下,脑子变得空空,到后来西方帝国主义入侵,自然完全无法应付。
牟大爷的意思很明白:当动物,靠本能生存,没啥前途。
赶紧网订了牟的另一本书《中国哲学十九讲》,补课。

另一篇是梁启超《儒家思想》,从中看出些有意思的信息。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什么是“仁”。
在不圆满的宇宙中如何自处。
儒家“人治主义”如何成立?关于此,梁启超的观点是:以多数贤人治易少数人治。“儒家深信非有健全之人民,则不能有健全之政治。”
孟子的“不扰民”和“保民”。
荀子的“礼”,即制度治天下。

我也只能自问:“我,健全了吗?”

——

——
  发帖时间:2010/5/10 10:44:18 · 67楼  返回 | |  



萃萃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唠唠叨叨的温情

http://www.059183.cn/bbs2/img/1006/4616_1.jpg

不费脑子书,一页一页翻,很快就能翻完。足有一个月没好好看书了,想从本简单的读起。

本书总体来讲,装帧挺楞,内容挺絮叨。

大妈絮絮叨叨,小伙子唠唠叨叨,从头到尾讲怎么坐着艘超级猛的船,绕着地球走了一百来天。
船、天气、船员、乘客、船上活动、沿途风景、经过的城市……
妈妈的游记在前面,儿子的在后半本,直接合在一起。图注注得也大大咧咧,没任何情调:毕淑敏在什么什么前面,卢淼在干嘛干嘛:)

大妈着重写自己眼中的别人,小伙子爱写自己。
相比较,我还是爱看大妈写的:身体丑陋的卖鱼老阿婆每日去泳池游泳;近百岁的老爷爷望着冰川喝清酒;环球过很多次的年轻人开讲座分享旅行经验……

买这本书时正下决心要骑行东南亚,网订了不少和旅行有关的书,准备好好做做功课。老想,这一路总要写点儿什么。是写别人呢,还是写自己,是写得絮絮叨叨呢,还是写得有点儿思考?

从我本心来讲,当然是写别人,写得有点儿思考比较对劲。可是,一路上骑啊骑,身体上很劳累,还要写得有点子思考,这显然是个不低的要求。

看了毕大妈母子俩的游记,一下子觉得,其实写得唠唠叨叨也挺温情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看到什么就记录下什么,对记录者来说,起码要有最基本的对人、对自然的悲悯。
毕大妈是个很好的人,那小伙子也不错——看完游记后,我想。

看到四川地震,中国人在船上搞募捐,毕淑敏专程从船上下来送钱到灾区那一段时,我哭了。哎呀呀。

也想坐船进行环球旅行的,走之前看看本书,应该对自己帮助蛮大。
哎呀呀。

——

——
  发帖时间:2010/6/14 23:42:19 · 68楼  返回 | |  



亚豪


[]
35
 [在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哎呀呀
——

——
  发帖时间:2010/6/15 6:27:56 · 69楼  返回 | |  



萃萃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桑瓜儿,你到底是有多坚强——读《小时候》、《黑花黄》

http://www.059183.cn/bbs2/img/1007/3716_1.jpg

http://www.059183.cn/bbs2/img/1007/1409_2.jpg

《小时候》和《黑花黄》,都是桑格格大作,看完我就有点爱讲脏话。

“龟儿子,仙人板板,老子一脚踹(请读chua\/)死你!”是我学会的第一句四川话。教这话的是浙广毕业的播音员,男,我本家,没胖之前超英俊。在福州某树影深邃的大院,在一栋叫9号的楼里,我曾充满感情地把这话念了又念,它是青春男生们的接头暗语。

当然,我是清纯女生,只能在心里学学舌。

最近大概排卵不顺,老想骂人,桑格格书里的四川俚语总不自觉跳出喉咙:“锤子”、“老子”、“给老子爬”!猛然想起,我以前会一句超酷的四川话:“龟儿子……”

有一年去四川爬山,路过成都,在街上耍时用对讲机联络,和的士司机的手台互相串门起来。只听一美女从对讲机里拐着弯地钻出来,又娇又脆——“呐一锅,是呐一锅找喔”,登时麻翻所有男生。我也差点当街跪倒,鼻血喷一地。

四川盆地的美女性格应该大多像桑瓜儿和她妈何安秀,美是极美,但并不因为美而娇弱,她们个头虽不威猛,一推就倒的事却不可能发生,不管遭遇什么,神经永远大条,笑声老是劲爆,有时还故意“宝里宝器”,让朋友觉得自己也完全不用架着,端着,可以分分钟搂在一起,分享些小秘密。

《小时候》,是桑瓜儿童年一小段一小段的记忆。她童年偏长些,从出生一直到上大学,谈恋爱,和“黑社会”搞崩,辍学逃难到北京。

格格有个从不悲戚的小时候,所有糗事儿、挫败都是骄傲,都是光荣,都是美好。她出生的地方叫420厂,后来的成发集团,导演贾樟柯曾以此为背景拍过一个电影:《24城记》。

《黑花黄》名字来源于格格养过的三只小猫,猫猫的照片被做成明信片插在书里。书是蓝的粉的黄的页码,装订得长短不齐、花里胡哨。内容有“小时候2”、微型小说、散文,还有她妈何安秀女士的“小时候”,所以《黑花黄》的作者是桑格格和何安秀。
我喜欢桑格格写才让,写张敏,写豆总,写她强大的妈妈何美女,她强大的爸爸桑国权。

看《小时候》是在书吧,一面看一面笑。小妹过来翻了一眼书皮,立刻说:“这本,好逗哦。”
看《黑花黄》先翻书的最后一沓,想知道宝器格格的超级宝器版本妈妈何女士有着怎样的悍人经历。
我私下认为,桑格格用四川话写每一篇个人故事都相当有力量,其它的,差点儿,尤其是抒情时,显得软,没力气。

格格,总体来说,你好强大。
我想认识你,和你做闺蜜:)

——

——
  发帖时间:2010/7/21 9:58:40 · 70楼  返回 | |  



萃萃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用建筑师的眼睛看房子——读《住宅巡礼》

http://www.059183.cn/bbs2/img/1007/0400_1.jpg

只153页小书,看了一个星期。

看翻译文字还是有点阅读障碍,感觉怪怪的。再就是要仔细研究图——书中有大量中村好文手绘的建筑外观、周边环境以及室内平面图,图周注有作者独特的观察:“东南方是个公园,感觉像住在森林中”,“由钢铁制造的T字型把手”,“请注意阶梯状的底部”……

读这本书需要些辅助工具:世界地图、不干胶纸、笔。我在每个章首页贴了小长方不干胶纸,上面由本人用七零八落的线条画着建筑所在的国家图形,海洋部分用一点一点的线画成阴影状。画了2次瑞士、2次美国、1次芬兰、1次荷兰、1次瑞典、1次法国。为了找到建筑的具体方位,费了些力气。

很明显,我受到大师的感召。更深度的原因是对书中地名感到困惑,木拉萨罗、熊跑溪、柯尔塞,它们都在哪里?

一次我正扭扭歪歪画地图,某同学伸头看了一眼,立马做倒抽气状。我很气愤,把笔拍给他:“你画你画”。他画了,又快又好。某个章首页上终于贴了一个轮廓美好的美国。

9栋中村好文心怀向往的现代住宅都在欧美。恰巧,“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刚刚公布,全世界幸福指数排名前五的国家几乎都在北欧:丹麦、芬兰、挪威、瑞典、荷兰。对应这本《住宅巡礼》,芬兰的“科耶塔罗(实验住宅)”、荷兰的“施罗德住宅”、瑞典的“夏日住宅”,都曾接受作家拜访。

什么叫幸福?我理解,日常基本需求能满足,有安全感,精神层面比较愉悦,就是幸福吧。在最新的盖洛普体系中,中国大陆排名第125。我试图把这个排名理解为幸福:瞧,我们完全不是倒数第一嘛,后面还有30个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需要我们去解救:)

什么是幸福的住宅?能够满足日常饮食起居需求,能为居住者带来安全感,身处其中觉得精神愉悦的住宅,就是。

住宅不是一种炫耀品,它是用来居住的。在本书中,大师们设计的住宅也都遵循这一原则。有些是自家宅子,有些是委托人委托建造,舒适而极富创意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松针状的吊栏、梯形采光、包裹进房子的峭壁岩石、弓形有裂纹的横梁、晚上发挥功用白天收起的隔断、可回转的移动路线、沿着山坡缓慢上升的房间,几乎每一篇章都有极其触动我的部分。它一定是合理的,而非炫目的。

因为目前自由职业的缘故,除了旅行,很多时间我都呆在家里。我对住宅的理解只有两个字:空间。我喜欢很大很空广的空间,也喜欢很小很满的空间。很凑巧,某同学家看起来很大很空广,而我自己的很小很满。

那种满溢,是一种有秩序的满溢。那种空广,是一种愿望的舒展。

一切用度,够用就好,是矜持,也是控制,更是自制。

我喜欢中村好文的旅行心态。和拜访方事前电话来去、传真来去,一旦获得邀请坐上飞机时内心的激动,初看宅子时的感觉,周遭村庄、周遭街道的声音和味道,对主人的观察……

明明就是一本游记嘛。

他在岩石边画图,忽然困意袭来,背靠着岩石睡了一会。他看到主人的脚直从圆凳子上伸下来,轻松放在地板上,自己的只能踩到凳子脚上的横挡,心里惊叹,对方真高。他赞美大师曾是“想拿取美丽的绿色的孩子”(路易•艾瑟铎•康小时候用围兜包火,被灼伤),而自己则是“想把美味的白色物体放入口中的孩子”(中村小时候掀开锅盖想抓米饭,被蒸汽烫伤)。

中村好文曾为父母设计住宅作为自己的设计处女作,那是一个失败的作品,虽醒目却不实用,“基于住宅的隔间缺点和欠缺考虑日常生活极细微处,家里的许多地方都产生了不方便……”

“没有生活感,就没有住宅的价值。”

最后说一点对书排版设计的看法:真差劲。
书由“湛庐文化•策划”设计,前面有一段编辑手记和广告,大概其意思是阅读图书,获取知识,应用于工作生活,获取收益。具体收益如下:“业绩的增长、职位的晋升、工资的晋升、更好的生活条件。”
看了这样的建议,我立马决定,以后凡是该策划搞出的书,一律不买。这样水准的策划,难怪书的设计弄不好,因为其对书的理解太低端。
从纸张来讲,不差;从装帧和排版设计来讲,差劲到家。

最早看到中村好文的书是个台湾版本,由于其美好设计带来的美好感触,让我立刻生出购买这套书的愿望。
遗憾的是买到是大陆出版社的版本。
强烈建议各位买台湾版,贵一些,但值得。


——

——
  发帖时间:2010/7/22 11:23:30 · 71楼  返回 | |  



萃萃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认真的中村,八卦的萃萃——《住宅读本》八卦阅读法

http://www.059183.cn/bbs2/img/1008/7543_1.jpg

   关于家,关于住宅,很多是中国式描述。
   “在坡地上。”
   “在市中心。”
   “……平米。”
   “几层几层。”
   “装修风格是……”

   今天,看了一本书,作者认真和读者探讨住宅的内在:怎样才算是个家?
   他说,要有灵魂。具体就是有火,有居心地,有游戏感,有触感,有持续下去的理由和条件……
   相比刚读过的《住宅巡礼》,我更喜欢这本,并以八卦心态一页一页愉快地翻。这回,中村好文没有再飞机、轮渡、汽车、徒步地走访欧美名宅,他把自家住宅的巧思设计和对“家”的理解,慷慨与人分享了。
   《住宅巡礼》是观察,用设计师的眼光审视名宅妙处。
   《住宅读本》是对住宅物化外在之内在理解的慷慨分享。

   有些部分特别好看:用画笔方式对场景或人物的表达、丹波先生的榻榻米、茶壶、棉服以及他本人的举动、震颤派教徒的升降机、带着菜板、道具和汽炉旅行的檀一雄、檀大侠在卫生间里煮鱼。

   作为一个陌生人,看中村先生戴小圆眼镜还没怎么看惯,就毫不客气地直奔他的起居室了!多么满足窥探欲:)
   我勒个——
   空中走廊和空中书房是为了填补梁柱的视觉缺陷而设计的;
   神奇的带扶手的栈桥样踏板能具喜剧感地抽出;
   作为日本人,居然喜欢韩国的“李朝时代”;
   李朝时代木箱很鬼马,会自己挑摆放位置,摆不好就摆脸色给人看;
   工作室里,有位面目贤惠的美女,应该不是中村的老婆,十有八九是一起做饭的同事;
   呃,真的只是同事?
   居心地(精神靠山)一个角落就够了?(看这一章时,我忽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往便便家客厅一面墙下的长凳上摆花瓶,原来是把它当作了居心地。我自己的家原来也是有居心地的。)
   中村先生偏爱小宅子,很小很小很小的那种。35岁时在树上盖了个很酷的小屋,用来喝啤酒、午睡、偷情。呃,好吧没有偷情:)
   中村家的椅子全部是不一样的,就像我家碗碟也不必一样——牛吧!
   如果不知道买什么家具好,买一把名家制作的椅子!
   ……
  
反正,以八卦心态阅读此书,愉悦程度加倍了。
  当然,收获远比看真八卦多得多。
  多。

——

——
  发帖时间:2010/8/1 8:46:53 · 72楼  返回 | |  



萃萃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重读《红楼梦》前八十回——由《蒋勋说红楼梦》开始

/bbs2/img/1011/6390_书.jpg
/bbs2/img/1011/6493_书1.jpg

蒋老师的书,我都喜欢。
他不装。写出的字,既洞察,又有美感。

这本《蒋勋说红楼梦》提供了一个纯粹的角度,就从文学的角度、人性的角度,赏析在整段中国文学史上都能算得上最牛的小说:《红楼梦》。

又把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常规版本拖出来,细细读了前八十回。

在个人的阅读经历里,读四大名著是很年幼很奇特的经历。长辈们说它们好,要读,就读了,其实也看不懂,看个故事罢了。说起来,长辈们也未必知道它们好在哪儿,不过是出于本能的让孩子们多看些书,而这些书都顶着巨大的声名。
初读《红楼梦》时还只有十来岁,我怀疑自己的青春期是不是就从那时开始。多惊悚啊,还没有基本的性教育,就已经看这么奇特的书了:少男少女的友情、爱恋、初试云雨情、扒灰、乱伦、娈童、同性之爱、生死……这本书,客观上是我的青春期读物吧。若曹同学灵下有知,也更该骄傲,他顽强地卓越地穿越百年地完成了对无数新中国少年儿童的性教育:)

再读时,年少时触摸此书的点滴浮起,原来自己很认真揣摩过的,竟是些现在看来仍然古典难懂的诗词部分:第七十三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里,那一句“冷月葬诗魂”,多么惊心动魄,它定曾穿透我幼小的心灵,以至于今天再看此回时,少女时代起的鸡皮疙瘩再次凛然泛起。

所以说,孩子们认为重要的,在成年人看来着实无聊,若不是今日重读红楼,我也忘了自己年少时是敏感多愁的矫情范儿。几天前,和几位朋友交谈,他们有种残酷的观点:对孩子要严加管教,务必让他们考进第一的中学第一的大学,念次等学校就会学坏,慢慢地堕落到去酒吧吃摇头丸。我猜,这些朋友怕是早已忘记自己年少时代是如何渴望、如何好奇、如何挣扎,已然屈服到任凭主流价值给自己的亲孩子划分等级。认真回忆过去,谁没喝过酒抽过烟背着父母偷改成绩单?摇头丸算什么,说到底,也就是好奇,只不过,我们的好奇和他们的好奇有距离。

重读红楼,让我真切地忆起自己曾经是个怎样的人。

现在当然不再纠缠那些悲戚和闲愁,也学着蒋老师,看能不能悲悯地读一读人性。

果然,从前看就是个流氓的薛蟠现在看是傻大个,是见一个爱一个、喜新厌旧的情欲上瘾者。要说,他对自家人真的很在乎,自己的娘自己的妹子都顾得好好的。

且看这一段: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这呆霸王,是不是有几分真可爱?也只有他的憨直性情,在遭遇了柳湘莲一顿暴揍后不久,还能和其结拜兄弟,成为朋友。一直到小柳随道人离去,仍念念不忘这个兄弟。

贾环,也不过是个老受气的可怜孩子。讨蔷薇硝那一幕,连宝玉房里最低阶的丫头都看不起他——

“贾环听了,便伸着头瞧了一瞧,又闻得一股清香,便弯着腰向靴桶内掏出一张纸来托着,笑说:‘好哥哥,给我一半儿。’宝玉只得要与他。芳官心中因是蕊官之赠,不肯与别人,连忙拦住,笑说道:‘别动这个,我另拿些来。’……便将些茉莉粉包了一包拿来。贾环见了就伸手来接,芳官便忙向炕上一掷。贾环只得向炕上拾了,揣在怀内,方作辞而去。”

赵姨娘,像不像我们家乡某个嘴巴狠毒、爱范糊涂的小心眼儿妇人,坏也全坏在面上,办丁点儿坏事满城尽知,到头来还是自己吃亏。

宝钗,外穿旧,里穿新,外穿素,里穿红,用冷香丸压抑欲望的姑娘。虽然怎么都不能很喜欢她,但看到她从自家拿出人参给黛玉配药的章节,也觉得心里敬佩。

袭人,和宝玉最早有性关系的大丫头、王夫人的心腹和耳目,最该被堤防的是她,被撵出园子的却是和宝玉没任何逾越的晴雯。这是个复杂的人,对宝玉无限好,在晴雯被撵出院子时又显得很冷酷。

“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了,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因便笑道:‘正是呢。若论我们,也有玩笑不留心的去处,怎么太太竟忘了?想是还有别的事,等完了再发放我们也未可知。’宝玉笑道……说毕,复又哭起来。袭人细揣,此话只是宝玉有疑他之意,竟不好再劝,因叹道:‘天知道罢了。此时也查不出人来了。白哭一会子,也无益了。’宝玉冷笑道……‘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道有坏事,果然应在他身上。’袭人听了,又笑起来说:‘我要不说,又撑不住,你也太婆婆妈妈的了。这样的话,怎么是你读书的人说的?’宝玉叹道:“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越不过我的次序去。就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的了。’宝玉听说,忙掩他的嘴,劝道:‘这是何苦,一个未是,你又这样起来。罢了,再别提这事,别弄的去了三个,又饶上一个。’袭人听说,心下暗喜道:‘若不如此,也没个了局。’”

这一段,看得我冷汗直冒。曹雪芹连着写袭人的笑,一笑,又一笑,这笑,有多残忍。

蒋勋,胸怀广大,他把红楼梦当佛经读,处处是慈悲,处处是觉悟。

我只怕,还远未到此境界。从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起到第八十回,看故事越来越肃杀,像是种种不幸和悲剧都要来了,心里乱跳,只能一面看一面提醒自己:这是小说,不要太入戏。

好的文字,就是如此有力。

想曹同学经历的,比我们从文字里感受到的疼痛千百倍吧?他用自己的方式悼念了。

而我们,又要用怎样的方式,面对同样惊悚的时代呢?


——

——
  发帖时间:2010/11/8 16:14:13 · 73楼  返回 | |  



萃萃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世界多复杂书就多复杂——看梁文道《我读》

/bbs2/img/1011/7274_1.jpg

《我读》,梁文道在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节目的文字版。

因为是根据节目整理出来的,文字比较口语,不像梁道长其它书在表达上精炼而审慎。

每篇都不长。八分钟的节目,变成文字,大概也就是两千多字。推荐书,讲读书故事,每篇后还附有作者简介。

看惯了经过深思熟虑才落笔的文字,读这本起初不习惯,觉得不像梁文道的东西。加上装帧是硬皮,更一度增加了对它的恶感:又不是鸿篇巨制装什么硬皮啊?!

读着读着,就觉得,也还是,行的。至少提供了一种读书思路:啥书都看点儿,好的,不好的,都看。

梁道长的东西,质量很稳定。这本书,是日常工作,因此也再次印证,他是个有职业操守的人,不管是写字、做节目,都还没瞎混。

每日集中精力工作三、四个小时,每日读书,不读就难过,是梁文道的生活惯性。这种阅读勤奋,是源于对生命的紧迫感和对知识的渴求吧:生命越来越短,居然还有那么多好书都还没看!

如果换个词呢?生命越来越短,还有那么多钱没赚。生命越来越短,还有那么多妞(仔)没泡。生命越来越短,还有那么多山没爬。生命越来越短,还有那么多公款没花……

又涉及到老问题:我们到底要拿生命来干嘛?
读书是找寻对待这世界的方法呢,还是生命的目的呢?
于我,是前者。

梁文道说,“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

说到底,读书,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丰富,而不是更狭隘。
那就,读吧。

至于让我不爽的硬皮,有天出门淋了场雨,外书皮烂了只好扔掉,留下第二层——硬皮。
硬皮,还是,挺装啊!另外,卖32,太TM贵了。

(此书推荐的里面,我想看这么几本:《查令十字街84号》、《天工开物 栩栩如生》、《小团圆》、《民主是个好东西》、《中国现代思想史》、《八十年代访谈录》、《提问是记者的天职》、《大师与门徒》、《嘘嘘嗯嗯屁屁》。谁有多的,送我或便宜卖我:)

刚刚得知,梁文道不承认《我读》是他写的。此书是凤凰卫视出版中心出的。
声明原文在这里:http://book.douban.com/review/2880192/

——

——
  发帖时间:2010/11/13 23:25:20 · 74楼  返回 | |  



萃萃

3
 [离线]
 □ 主题: Re:萃萃读书:)
 □ 内容:

/bbs2/img/1012/1413_1.jpg

读《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墙再厚,也要死命挠几下

这本是韩寒新近出版的小说,字数不算多,读起来很快。
是部有情怀的作品,也是我看过的第一本韩寒的小说。向其他人询问了下看法,居然普遍都觉得,还不错。

我也觉得不错。写得悲悯,更写出了这世界(国家)的荒诞和绝望。

技巧上很简单,两个故事编织在一起,交错进行:一个是主人公对小时候的回忆,一个是正在发生的一切。

可贵的是情怀:就算来这世界纯是体验失败的,就算到处都是厚厚的南墙,我们依旧可以选择。小说主人公的选择是,死命在墙上挠上几道子,保有内心的善意。

主人公有两个,男的是身份不详的中年男子,旅行车1988的主人;女的是怀着孩子的妓女娜娜。

“据说,中国的嫖客,是全世界最没教养的。”读这本小说时,恰巧看了某电视节目,讨论到国外性行业时,一位嘉宾如是说。主持人补充了说明了一点,说有媒体采访香港性工作者,请他们对比下大陆嫖客和香港嫖客的区别,小姐们说,香港嫖客话很少,完事儿给钱离开,大陆嫖客完了以后不但不给钱,还要盘起腿来和我们谈话,劝我们从良……

我看这段时忍不住假想了下小说里娜娜的经历。故事里娜娜经历过更没“教养”的事情,每当她好不容易攒起2万块钱,就被政府里奇怪的部门罚没……即便是从事那么差劲那么风险的职业,她还是善意待客,心怀梦想。娜娜的梦想是,努力工作,多攒点儿钱,最好能去抽成更多也更安全的桑拿部上班;生下肚子里不知道爹是谁的孩子(其实爹是有范围的,且范围很小,娜娜试图联系他们,没人理),把他(她)养大,供他(她)念书,最好能去朝鲜留学!

读到关于朝鲜留学的那段,我笑出了声,很快又觉得几乎可以哭。

开旅行车的男子有着一个奇幻的童年,和你我经历的童年一样,相当诡异。很幸运(也可说很倒霉),男主人公居然在诡异中就这么长大了,更幸运(更倒霉)的是,死了几个童年伙伴后,他还活着,身体健康,有一辆本该报废的老爷车。

按照世俗眼光,他啥也没有,只有一辆破车。读小说的我会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男人:他会给在倒霉经历中初识的娜娜买只老款枕头,让她在车上睡得好一点。街边小店吃饭时,给娜娜点一份有着最豪华浇头的面条:两份大排、两个鸡蛋、一份素鸡,还有雪菜和榨菜。停车时,特意把娜娜那面靠着墙(具体原因见小说)……这个人不属于嫖客中“最没教养”那一部分,他有他的善良。

善良有格的人,待任何人时都知道,自己是在待“人”。

我知道,韩寒是想写出现在年轻人的绝望。社会阶层之间趋于固化,强权越来越没谱,想正常生活的人往往经历很多不正常,以致自己最后都不能正常。

我看到的是,小说里两个很有光华的人,虽然很倒霉,但依然散发光辉。光华来自内心的善意和坚守。

就连娜娜,一个妓女,也知道,她只能卖自己。

现实世界里,相比那些卖公共利益的,抢尸的,抢录音笔的、强拆别人房子的——把灵魂卖给某个其实自己也不相信的强权的人,如娜娜般之卖身妓女,也属于高尚群体:)至于他们,最擅长的也就是造几栋南墙,把自己和偷来抢来的利益圈在墙里。

所以,就算处处都是他们设下的南墙,也要冲上去死命挠它几道,在墙上留下点儿痕迹。

再说,你怎么就知道,爪子挠不倒南墙?
——

——
  发帖时间:2010/12/9 1:35:31 · 75楼  返回 | |  



亚豪


[]
35
 [在线]
 □ 主题: Re:Re:萃萃读书:)
 □ 内容:

引用
75楼的 萃萃 在 2010-12-9 1:35:31 写到:

/bbs2/img/1012/1413_1.jpg

读《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墙再厚,也要死命挠几下

这本是韩寒新近出版的小说,字数不算多,读起来很快。
是部有情怀的作品,也是我看过的第一本韩寒的小说。向其他人询问了下看法,居然普遍都觉得,还不错。

我也觉得不错。写得悲悯,更写出了这世界(国家)的荒诞和绝望。

技巧上很简单,两个故事编织在一起,交错进行:一个是主人公对小时候的回忆,一个是正在发生的一切。

可贵的是情怀:就算来这世界纯是体验失败的,就算到处都是厚厚的南墙,我们依旧可以选择。小说主人公的选择是,死命在墙上挠上几道子,保有内心的善意。

.......

现实世界里,相比那些卖公共利益的,抢尸的,抢录音笔的、强拆别人房子的——把灵魂卖给某个其实自己也不相信的强权的人,如娜娜般之卖身妓女,也属于高尚群体:)至于他们,最擅长的也就是造几栋南墙,把自己和偷来抢来的利益圈在墙里。

所以,就算处处都是他们设下的南墙,也要冲上去死命挠它几道,在墙上留下点儿痕迹。

再说,你怎么就知道,爪子挠不倒南墙?



踹丫的南墙,踹倒它!
——

——
  发帖时间:2010/12/9 4:23:42 · 76楼  返回 | |  
 【刷新】【返回】【】 
你的位置:论坛首页 -〉海阔天空 -〉原创天地 >> 快速回复:萃萃读书:) □发表新帖子  □发起新投票 

回帖主题
  【文章转贴助手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超级链接 插入Email地址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插入代码 插入引用 插入编号 插入声音 插入音乐 插入视频 飞翔文字
帖子属性


贴图
 登录后才可以上传文件   点击这里登录
      [按 Ctrl + Enter 可快速发表]
更多表情
·引用:

(c) 2024 059183.CN. 技术支持:亚豪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