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坛首页 -〉户外园地 -〉山水思忆
  人气:2491 | 参与:7 刷新|返回|】 
 标题:独向湘桂行[只看楼主精华 固顶 积分奖励 

风雪夜归人
7
 [在线]
  发帖时间:2016/7/20 23:47:44 · 楼主  · yy123 于 2016/12/18 19:39:06 最后回复本帖 查看 收藏 | 返回 

images/imedal.gifimages/imedal.gifimages/imedal.gifimages/imedal.gifimages/imedal.gif 该帖获论坛积分奖励:100 分          By 闲云野 On 2016-07-22 22:13

三月并不是远行出游的好季节,细雨绵绵,乍暧还寒,若遇上冷空气南下,感觉比冬天还难过。李白诗:“烟花三月下扬州”,那说的是农历三月。可我却总是在三月份出行,因为上一年的休假舍不得用完,非得到即将作废时候才匆匆定下出行计划,然后在短短几天内完成订票、购物、查资料、制定行程和攻略等准备工作。
经一番查询和筹划,我决定用一周的时间走广西、湖南两省,主要计划目标就是徒步漓江、登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和南岳衡山。
经常远行的我早已养成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出行前将所要带的物品列清单,每装包一样东西就勾去一个,这样就能确保不会落下东西。
衣服、食品、药品这几大类物品一般不会忘记,但一些零碎小件东西就很难说了,所以我必需一样一样记下来:地图、指北针、笔、小本子、打火机、口哨、头灯、太阳镜、帽子、毛巾、肥皂、纸巾、伞、水壶、充电器、登山杖等等。多年的户外经验告诉我,旅途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往往能起重要作用,甚至有时能救你一命。
第一站乘飞机到桂林。其实早在20多年前我就跟一帮同学到过桂林,也乘船游览过漓江。但那只是旅游,而非旅行。在我看来,一个没有徒步的旅程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旅行。回想这些年外出远行的经历,那些记忆深刻、感触良多的行程都是有徒步登山过程的经历,而那些出差走过的许多地方大都已模糊不清,甚至渐渐在记忆中湮灭。
到桂林的第二天一早,我从市区乘车到大吁镇,打算从那里开始徒步。可到那里一问当地人,说镇上到江边还远着呢。于是我只好找了一部摩的,司机要价30元,死活不松口,没法,只好坐上。摩的沿公路开得飞快,十多分钟还没到江边,心想:还真挺远,如走路得走上好一阵子,且走公路挺枯燥,没啥风景可看。
到了江边一小码头,走上防洪堤一看,碧波荡漾的漓江就在眼前。我向摩的司机问清前行道路,将背包重新整了整,双手各持一根登山杖,迈开大步往阳朔方向行进。
根据网上搜到的攻略,从这里到阳朔大约还有50多公里,徒步一般是两天走完,但我打算一天走完,当天到阳朔休息腐败,这样就不用中途去住农家,虽然我带着睡袋,但那只是备用。
“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指的就是漓江两岸风光。这里的山跟我们福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山都不一样,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山形各异,且大都相对独立,不像我们福建的山那样连绵起伏少有间断。而且,山间时不时的飘起一阵轻雾,或浮在山顶,或缠绕山腰,让一座座挺拔俊秀的山峰凭添几分婀娜妩媚。我尤其迷恋的是两岸山峰在江中的倒影,一平如镜的漓江中山影憧憧,山形朦胧,水中倒影与岸边山峰交相辉映,那种极致的静态美,让人感叹造化之手无心之中就创造出如此绝美的山水画卷,难怪庄子要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早春三月,路边的垂柳早已青绿葱葱,但迎面吹来的风还带着丝丝凉意,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混合的乡间气息。我一边大步行进着,一边贪婪地呼吸着乡间清凉的新鲜空气,不时地抬头欣赏着远处的青山隐隐,近处的绿水迢迢,一种身心内外的极度愉悦感充塞心头,不禁想起韩愈的诗:“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羁?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其实,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忘却。忘却工作中的烦恼,忘却家庭生活的琐事,忘却俗世间的诸般羁绊,忘却庸常生活中的各种无奈。庄子不是说过:“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吗?
江边的小路虽然平坦,但并不连贯,一会儿要穿过田野,一会儿要穿过菜地,最要命的是,走着走着没路了,于是就得过渡。根据攻略上的介绍,这一路上要过十几个渡口,也就是说,一会儿在漓江左岸走,一会儿在漓江右岸走。
走到一叫草坪的村子就开始要过渡了。过就过吧,船夫开口要价5元,我心想:攻略上介绍是2元,涨价了?5元就5元吧,100多米宽的江面一会儿就到了对岸。可接下来的每一次过渡都让我十分不爽。第二次过渡时船夫要价10元,我从漓江左岸到了漓江右岸,走进一破败的小村子,在里面转了一圈,发现这是一绝地,四周均无出路,进出村子都必须乘船过渡。于是走到岸边,看到有渡船,但无船夫,只好在江边等着。过一会儿来了位村民,看上去不像船夫,我问他,渡我过江要多少钱?他开口就要30元,我冷冷地看着他,心想:我这一身背包客的装束,你明知我要赶路,也知道不过渡我无法继续行程,但仍摆明要讹诈我,真是可恶,我却偏不让你挣这个钱。于是转身往下游走去,找到另一村民,问:20元钱渡我过江走不走?村民答应了,才几分钟就到了对岸。在竹筏上我望着近在咫尺的对岸码头,心想:下回我也学英国探险家贝尔那样带一密封袋,穿短裤游过岸去,省得一路受这些船夫的鸟气。
过去听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可如此秀美的山水怎么也养育出这样的刁民?
一路没什么休息地走了4小时之后,我来到一个叫杨堤的地方,看样子是个乡镇,挺热闹的,商业气息十分浓厚,到处都是拉客的大妈,生拉硬拽地要拉你去住店。
按照攻略上说的,到此地后还得过渡,于是我到江边去找渡船。可到江边一问,当地人告诉我说得买乘船游览漓江的门票,否则过不了江。我不禁大感怪异,我是来徒步的呀!我又不想乘船游览漓江,凭什么让我买门票?按照当地人的指引,我找到售票窗口一问,售票员以毫不讲理的口气说:票价118元,不买就不能乘船过江。于是我再到江边去找当地人问有没人可渡我过江的,可问了几个人都说不行,被景区工作人员抓到要罚款。最后,我在江边找了家饭店,叫了碗面,一边吃一边思考着对策。
坐在饭店门口,我看着江对面不到一百米的岸上就有码头,也能看到清晰的小路,心想:天下居然有如此霸道不讲理的地方,明明有船却不让你过渡,有路却不让你走路。你承包了景区,不等于就可以垄断渡船和道路啊!再想到一路上过渡时多次被船夫敲诈,越想越气,当即打定主意,中断徒步,就从这里乘车到阳朔去。
从杨堤乘车,只一小时就到了阳朔。找地方住下后先洗了澡,然后躺床上想着:晚上一定要找个饭店喝啤酒去,即解解乏,也出出一路上受的鸟气。
第二天一早,出去吃完早餐后四处闲逛,看到路边有出租自行车,顿时勾起了骑车的兴致。于是挑选了辆山地车,先试骑了一圈,感觉还不错,便交了押金,然后按照店家提示的路线,往漓江边骑去。
一路风驰电掣地急驶着,一会儿骑入风景秀丽的群山之中,一会儿骑到烟雨濛濛的漓江边上,肺里吸入的是清新微凉的空气,眼前见到的是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那种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下午,按照既定计划,我从阳朔乘车回到桂林,然后再转车到了兴安县,当晚就在县城住下。
次日一早,起床后先到汽车站问清去高寨村的早班车几点发车,然后到车站附近找了家小吃店去吃早餐,吃完后起身要走,想起今天登山要走很长的路,包里带的干粮未必够,于是又买了两个热馒头带上。
猫儿山,过去叫越城岭,土名“老山界”,位于广西兴安县华江乡高寨村境内。我这次之所以选择登此山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其一它是华南第一峰,海拔2141米,而山脚海拔只有300多米,垂直上升1800多米,虽然比不上我登过的雪山,但还是有一定挑战性;其二它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毛泽东翻越此山后写下一首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而陆定一则写了一篇名文《老山界》,被收入初中语文课本内。
上了中巴车,沿县道、乡道、村道一路颠簸、走走停停地开了近两个小时,好容易才到高寨村猫儿山景区。下车一看,空荡荡的景区停车场见不到几部车,也见不到几个游客。我主动找到售票窗口,问售票员一张门票多少钱?她回答称:这里早就不卖个人票了,都是卖团体票附带景区上山车票。我说我是来登山的,不打算乘景区车。售票员说:那你也不用买票了,出门往右过桥就可上山。
我走出门往右过了桥,见是条公路,前方不远处有一牌子,上写“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心想:不对吧,这分明是景区车上山的公路呀!我是来走当年红军上山的小路的呀!于是往回走,找到一当地村民,问上山的路怎么走?村民告诉我,要往左边的那条土路走。可我走了好长一段路仍未看到上山的小路,只好再回头,途中遇到一骑摩托的村民,向他问明上山的小路,生怕找不到,请求他用摩托带我一段,村民很爽快地答应了,还不收我钱。我心想:前天在漓江边徒步一路尽遇上坏人,而这里却尽是热心肠的好人,看来毕竟是红军走过的地方啊,而且此地为瑶乡,还是瑶民纯朴。
沿着溪边小路往上走了10多分钟,途中一个人都没遇上,心想:看来今天上山不会有同行者了。到了一小桥,见到桥对面有一亭子,亭子后面有一上山的石阶路,看来应该就是当年红军上山的路了。遥想当年(1934年),红军于湘江战役后败退到此,后有国民党追兵,不翻过此山就有可能全军覆没。于是毛泽东带领红军连夜打着火把登山,按陆定一在《老山界》中所写:“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想想自己脚下走的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路,心中不免有几分激动。
到亭子里卸下包略事休息,顺便吃点干粮垫垫肚子,一边吃一边评估着此番登山的路程和风险。按照陆定一文中所说,此山“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而网上攻略说是“上山11小时,下山9小时”。而我根据自己多年登山的经验,网上一般登山者说的话至少要打6折,我应该可以在6小时内登顶,除非途中迷路,否则天黑前一定可登顶并找到住宿地。退一步说,即使途中迷路,我带有睡袋,在山中过一夜也不至于挨冻,而包内带的3瓶水和干粮省着点也够一天一夜吃喝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风险呢?华南虎?早就绝迹了。野猪?我不惹它它不至于攻击我吧?
不过为保险起见,我还是拿出手机拍下亭子和小桥,趁着手机还有微弱信号向家人和朋友发出微信,告知接下来的行程,发完后将手机关机。如此一来,即使我在登山途中失踪了,救援人员也有迹可循。多年的户外经验告诉我:小心驶得万年船。
吃完干粮,我背上60升的登山包,抓起手杖,抖擞精神,沿石阶涉足往上登。
山路崎岖而陡峭,一边是密林,一边是深谷,地上飘满落叶,有些石阶还长有青苔,看来平时少有人行。也难怪,游客都是乘景区观光车上山,而一般背包客大都选择夏秋季登山,很少有人这个季节登山。
此时已近正午,天空阴沉沉的,看来有可能下雨。果然,往上走了没多久,天上就下起雨来,边上的山谷中漫起团团浓雾,眼前白茫茫一片。一阵山风吹过,林子中“哗哗”响着飘下一阵落叶,身上顿时感到几分寒意。我一手撑着伞,一手握着登山杖,小心翼翼地往上登,一边不禁想起唐朝韦应物的一首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此时的我,不正是一名“山中客”吗?可是,谁持一瓢酒,远慰风雨中登山的我呢?如果我在此迷路失踪,手机无信号,那可真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然而,此时的我还想起苏东坡的那首《定风波》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的,谁怕?一生饱经风霜磨难的苏东坡都不怕,我独自登这么一座两千多米的山怕什么呢?
平淡舒适的生活很容易使人变得庸碌和孱弱,生活中就得不时地经历一下陌生的险境才能激发自身的潜能,使自己变得强大。尼采就说过:“从生存获得最大成果和最大享受的秘密是:生活在险境中”。他还说过:“人必须有必要强大,才会变得强大”。
想想当年红军登此山时要比我艰苦多了。装备简陋,穿着单衣、草鞋,饿着肚子,登至半夜又累又饿又困,只好裹着薄毯睡在一尺来宽的山道上。跟红军相比,我算“武装到牙齿”了:一身冲锋衣裤,脚穿1000多元的“NORTH FACE”防水登山鞋,袜子则是COOLMAX排汗袜,包里有水、咖啡、面包、馒头、巧克力等食品,还有头灯、登山杖及备用衣服和羽绒睡袋等。因此,跟陆定一这些红军前辈比,我真没啥可骄傲的,他们才是真正的登山徒步高手。
按照平时的登山节奏,我一口气往上走了一个小时,然后才停下卸包休息,歇几分钟后再背上包继续往上登。又走了50分钟后,眼前豁然开朗,发现已走到公路上了,当时心想:快到山顶了吧?怎么这么快呢?后来才知,此地离山顶还有一半多路程呢。
走上公路后雨更大了,眼前一片雨雾迷漫,且寒气逼人。一路上仍是见不到一个人影,只偶尔从身边驶过一、二部观光车。
寂静的山林,寂寞的旅程,孤寂的我,在风雨中不停地走啊走,转过一个又一个的山坡,却总也看不到顶,心中不免有些泄气,但仍努力坚持着,不断安慰自己:应该快到顶了。
走过红军亭,又走过陆定一立的“老山界”石碑,我来到了铁杉公园,看到路边立的美军飞行员石雕群,想起这应该就是网上介绍的抗日战争时期美军失事飞机机组成员的纪念雕塑。那是1944年,美国空军援华飞虎队一架B-24重型轰炸机在轰炸完台湾港口后的返程途中,在猫儿山一带失联。半个多世纪后的1996年,两名上山采药的当地农民在一处名为“仙愁崖”的地方偶然发现了飞机残骸,经中、美双方考察后认定,正是当年失踪的那架B-24轰炸机,机上共有10名机组成员,年龄分别为19至26岁。失踪52年毫无音讯,想想这些年轻美国军人亲属的感受,真是“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人”啊!
又走了两个多小时,我终于来到山顶附近的一处宾馆。一身汗水雨水的我,走进宾馆,找到前台登记处,在周围满脸惊诧表情的游客和服务员关注下匆匆登记好房间,然后将背包卸下寄存总台,只带上腰包,抓起登山杖,问清登主峰的路,一头冲进雨雾迷漫的门外。
下午3点50分,历经近6小时的连续攀登,我终于登上了海拔2141米的猫儿山主峰。峰顶为一块花岗岩巨石,形似卧猫,上书“华南之巅”四个大字。从一旁人工修建的台阶可攀上巨石顶部,顶部不过七、八平方米,有一凸出崖壁的长条石,四周建有水泥围栏。从围栏处往下看,只见一片愁云惨雾,深不见底。传说猫儿山顶能见到佛光,中央台四套节目也曾报道过。可我看着周围仍旧一片雨雾迷漫、阴云密布的状况,心知这样的天气是不可能见到佛光的,与佛无缘啊!
回顾此次前后7天的湘桂之行,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登猫儿山。尽管最终没能见到佛光,且一路又是风又是雨又是雾的没看到什么风景,但我还是觉得很满足,不虚此行。
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总趋向于将人们拖向平俗,朝九晚五的刻板单调日子最容易使人沉沦,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任由自己在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的庸常生活中沉溺以至麻木。他们不知道生活中充满着无数可能,而是否打破常规、走出固有生活模式全在于你自己。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就说过:“我们被迫生活得这样周到和认真,崇奉自己的生活,而否定变革的可能。我们说,只能这样子生活呵,可是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而生活方式就有这样的多。一切变革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迹”。
法顶禅师有首诗《登山》对此作了很好的阐释:
若去登山,就会自人海中得到解放。
少做那些毫无意义的事,
保持沉默,回归自然吧,
至今仍游荡俗世的心神,
该回归自然了。
应抱着豁达的心态,
观望万物,放松自我。
抛开复杂的念头,
以平和的心态聆听大自然。
我们囿于世俗的言行思想,
兜了多少圈子,走了多少弯路,
如今该冷静地回望了。
应转身回顾自己,
是否已在俗世中忘却了自我。
不要为他人的言语所困扰,
要自己去看,自己去听。
否则将无法活出真正的自我。
大自然为满身污垢、疲累至极的人们擦试身心,
提供休憩的场所,
我们只需走进它的胸怀,
接受它的拥抱。

——

——



闲云野

61
 [在线]
 □ 主题: Re:独向湘桂行
 □ 内容:

一直行走的人值得尊敬。
——
纵情山水,闲云野鹤
——
  发帖时间:2016/7/22 22:15:43 · 2楼  返回 | |  



七咔

69
 [在线]
 □ 主题: Re:独向湘桂行
 □ 内容:

手持火把上山,虽然没有之字行的陪衬,也能体会当年的不易
——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不服不行

——
  发帖时间:2016/8/3 9:23:13 · 3楼  返回 | |  



土匪

11
 [在线]
 □ 主题: Re:独向湘桂行
 □ 内容:

一直孤独的行走,像你敬礼:
——

——
  发帖时间:2016/8/7 16:36:53 · 4楼  返回 | |  



无意听涛

30
 [在线]
 □ 主题: Re:独向湘桂行
 □ 内容:

老周不但行走,而且还留下了一串串足迹。
——
放手一博: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xiaoqing0128_
——
  发帖时间:2016/8/12 0:11:57 · 5楼  返回 | |  



echo

12
 [离线]
 □ 主题: Re:独向湘桂行
 □ 内容:

写得真好,仿佛回到了在漓江边的日子
——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
  发帖时间:2016/8/13 10:21:12 · 6楼  返回 | |  



yy123

9
 [在线]
 □ 主题: Re:独向湘桂行
 □ 内容:

好久没上83了,还能看到你的文笔,真好
——
到过布达拉宫
——
  发帖时间:2016/12/18 19:39:06 · 7楼  返回 | |  
 【刷新】【返回】【】 
你的位置:论坛首页 -〉户外园地 -〉山水思忆 >> 快速回复:独向湘桂行 □发表新帖子  □发起新投票 

回帖主题
  【文章转贴助手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超级链接 插入Email地址 插入图片 插入Flash 插入代码 插入引用 插入编号 插入声音 插入音乐 插入视频 飞翔文字
帖子属性


贴图
 登录后才可以上传文件   点击这里登录
      [按 Ctrl + Enter 可快速发表]
更多表情
·引用:

(c) 2024 059183.CN. 技术支持:亚豪工作室